酒窖 追求随性的天地发表于: 21970年01月01日
随着葡萄酒行业的日益发展,葡萄酒公司的专业形象和专业服务都给广大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整个葡萄酒行业的配套服务还有待提高。一直被广泛提及的葡萄酒市场培育、葡萄酒文化推广、葡萄酒知识宣传,其所能借助的载体、真正与消费者家庭日常消费紧密联系的则是葡萄酒酒窖。
葡萄酒酒窖的设计在国外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学问,并随着葡萄酒的推广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我国的葡萄酒酒窖还是一个专业概念,是葡萄酒酿酒公司的专有名词。酒窖的设计制作虽然是装饰公司的盈利点,但是作为葡萄酒企业,如果想推动家庭消费,必须想方设法推动葡萄酒窖在国内的发展。葡萄酒酒窖作为高端房地产和高端装饰的诉求也将是一个亮点,如果加以很好地市场培育和宣传,也可以成为一大卖点。
葡萄酒消费已经成为高端人群的日常需求,特别是随着葡萄酒知识的推广、葡萄酒鉴赏能力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葡萄酒之于健康和身份地位的重要性和象征性。在国内高端消费群中,葡萄酒酒窖已经形成了一定市场需求。
酒窖:追求随性的天地
老罗也是好酒之人,但他的酒窖只是地下室辟出来不到6平米的小空间。当年装修酒窖时,他没找专家设计,就自己在杂志上翻到些图片,交给工人做出来。松木条做的支架,能存放个几百瓶。造价上,算上地下室全部的钢架隔断、木头地板、酒窖空调,只花了3万多点。用他的话来说:不就是个存酒的地方吗?需要喝了,下来拿一瓶,转身就走。
酒窖里凌乱、随意,酒在架上躺着、地上堆着。有不同年份的木桶“罗斯柴尔德”,十多箱匈牙利托卡依贵腐酒,其中有一箱70年代的托卡依是国内仅存的现货,三四瓶八几年的拉菲,还有不少的Louis Jadot,成箱的1998年龙徽怀来珍藏,山西怡园的庄主珍藏……
老罗有自己的爱酒之道:难得糊涂,随性而为,不求甚解。虽然喝酒十来年,除了能将劣质酒与优质酒区别开来,100多元的酒与500元的酒,1000元与5000元的酒,对他来说,就没太大差异了。他很少下功夫去记那些复杂的产地和葡萄名称,喝酒完全凭兴趣,喝到什么好酒了,下次再买些回来。那十多箱托卡依,就是一时兴起买来的。喝葡萄酒跟喝白酒一样,喝高兴,喝爽了,就好。
老罗不迷信那些所谓的酒评家的评语,也不相信每个能说得头头是道的人真的就像他们表现的那样对酒有着超强的辨识能力。反正要做的事情很多,吃喝玩乐,不值当花太多精力。对于酒窖,他很少去打理,或曰:酒需要安静,容不得人时常把它们翻来覆去地捣腾。
学会合理安排酒窖空间
当朋友们收藏了一些葡萄酒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考虑酒窖空间的安排了,给你推荐几点心得,可帮助你提高效率。
1、优先选择金属、塑料或混凝土材质的瓶架,因为木质的架子腐坏得比较快。
2、把当年就要喝掉的酒放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存放时间越长的酒越往后放。
3、白葡萄酒应尽量贴近地面放置,因为高度越低,空气越凉爽。
4、要想保护酒瓶上的标签不被磨损,可以在瓶身上裹一层塑料保鲜膜。
5、盛放在木箱中的酒可以不拿出来,直接存放,因为木箱可以堆叠。而用纸箱包装的酒则必须取出,因为纸箱容易受潮。
6、酒窖可以按照酒的类型(红酒、白酒、发泡酒)、地区、原产地称号分区,以便查找。你也可以画一张图,标示出各种酒摆放的位置。
7、酒窖的主人最应当建立的是一本酒窖登记簿,将藏酒的一切信息记录在内,如购买的时间和地点、价格、年份、生产商等等,而且一定要记下品尝后的心得。
酒窖里的橡木桶
酒窖里的橡木桶,不是简单的贮藏葡萄酒的容器,而是培养葡萄酒的工具。橡木桶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可能和葡萄本身一样重要。
首先,葡萄酒需要适度的氧化才能成熟,而橡木具有透气、抗浸泡、耐腐烂、柔韧易弯曲等特点,通过桶壁将适量的空气渗透到桶内,可使葡萄酒发生适当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生涩的酒液变得柔和、圆润、细致,并使色泽更加鲜明和稳定;
其次,橡木中的单宁溶入葡萄酒中,可促使葡萄酒完善结构,形成更丰富的层次感;另外,橡木含有一定的呈香物质,在橡木桶培养过程中,这些呈香物质会舒缓地融入酒液,因条件衍生出一定的烘烤香气,比如香草、坚果、雪松、咖啡、焦糖、烤面包,烟熏等香气,从而增强葡萄酒的香气复杂性。
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液体,酿酒师需要悉心照料,定期品尝分析,并进行及时的“桶添”和“换桶”。“桶添”即把相同品种、年份和等级的酒液添入桶内,补充挥发出桶外以及被橡木板吸收的酒液,保持原来的容量,以维持稳定的氧化速度。“换桶”即隔一定的时间,把橡木桶内的酒液转移到另一个桶里,与沉淀到桶底的杂质进行分离。
传统酒窖与酒冰箱谁更适合存酒
目前来说仍是个争论不休而无定论的话题,因为现在还没有任何科学鉴定方法能作出令人折服的评判;也许,这也是传统与现代相矛盾和冲突的一个小小焦点。不过,相信每一种存酒方式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和一些局限。
记得几年前在澳洲参观朋友新装修的洋房,令他最为得意的是那深藏不露的地下酒窖,酒窖的门在一块地毯的巧妙掩盖下,掀开地毯和地板,才发现通往酒窖的楼梯,下面是一个一人多高的可收藏数百瓶葡萄酒的酒窖,让人好生羡慕和称赞设计的巧妙。不过后来友人袒露他的藏酒有些酒标被蛀蚀和损坏,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是因为一种肉眼难辨的小虫在作乱。好在葡萄酒的风味和品质没有受到影响,也幸好友人的藏酒是用来给自己喝的,没有投资和转卖出去的目的,要不,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看来,修建和维持地下酒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几个关键应该是维持适当的湿度、通风、防虫和防霉。
在酒窖和酒冰箱之间,比较推崇前者。理由很简单,传统酒窖是自然隔热,可以节省能源,也免去了定期维修制冷设备或担心跳闸、停电的烦恼。酒冰箱虽然方便,使收藏葡萄酒不再是件难事,但也不能过于信任和依赖,机器总有罢工、运转不灵的时刻,而且最可怕的是人为的失误。我身边的一位葡萄酒发烧友就经历了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人为事故。因为搬动了酒冰箱,搞错了温度调控的设置,酒冰箱的温度过冷使得所有存酒都开始结冰,导致瓶塞移位、酒液自由流淌。清早起来的友人面对一地的红色酒液和惨不忍睹的存酒残骸,多年收藏毁在一个小疏忽上,只有一个词形容—欲哭无泪!
不过这样的事故毕竟是极少数,还是感谢现代高科技,使得葡萄酒的储存得以简单化、普及化。要不然,在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中,可以挖一个地下酒窑,同时又达到各项存酒指标的家庭能有多少呢?不可否认,酒冰箱的多样选择,能满足多数葡萄酒爱好者的不同需要。
葡萄酒酒窖的设计在国外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学问,并随着葡萄酒的推广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我国的葡萄酒酒窖还是一个专业概念,是葡萄酒酿酒公司的专有名词。酒窖的设计制作虽然是装饰公司的盈利点,但是作为葡萄酒企业,如果想推动家庭消费,必须想方设法推动葡萄酒窖在国内的发展。葡萄酒酒窖作为高端房地产和高端装饰的诉求也将是一个亮点,如果加以很好地市场培育和宣传,也可以成为一大卖点。
葡萄酒消费已经成为高端人群的日常需求,特别是随着葡萄酒知识的推广、葡萄酒鉴赏能力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葡萄酒之于健康和身份地位的重要性和象征性。在国内高端消费群中,葡萄酒酒窖已经形成了一定市场需求。
酒窖:追求随性的天地
老罗也是好酒之人,但他的酒窖只是地下室辟出来不到6平米的小空间。当年装修酒窖时,他没找专家设计,就自己在杂志上翻到些图片,交给工人做出来。松木条做的支架,能存放个几百瓶。造价上,算上地下室全部的钢架隔断、木头地板、酒窖空调,只花了3万多点。用他的话来说:不就是个存酒的地方吗?需要喝了,下来拿一瓶,转身就走。
酒窖里凌乱、随意,酒在架上躺着、地上堆着。有不同年份的木桶“罗斯柴尔德”,十多箱匈牙利托卡依贵腐酒,其中有一箱70年代的托卡依是国内仅存的现货,三四瓶八几年的拉菲,还有不少的Louis Jadot,成箱的1998年龙徽怀来珍藏,山西怡园的庄主珍藏……
老罗有自己的爱酒之道:难得糊涂,随性而为,不求甚解。虽然喝酒十来年,除了能将劣质酒与优质酒区别开来,100多元的酒与500元的酒,1000元与5000元的酒,对他来说,就没太大差异了。他很少下功夫去记那些复杂的产地和葡萄名称,喝酒完全凭兴趣,喝到什么好酒了,下次再买些回来。那十多箱托卡依,就是一时兴起买来的。喝葡萄酒跟喝白酒一样,喝高兴,喝爽了,就好。
老罗不迷信那些所谓的酒评家的评语,也不相信每个能说得头头是道的人真的就像他们表现的那样对酒有着超强的辨识能力。反正要做的事情很多,吃喝玩乐,不值当花太多精力。对于酒窖,他很少去打理,或曰:酒需要安静,容不得人时常把它们翻来覆去地捣腾。
学会合理安排酒窖空间
当朋友们收藏了一些葡萄酒之后,接下来就需要考虑酒窖空间的安排了,给你推荐几点心得,可帮助你提高效率。
1、优先选择金属、塑料或混凝土材质的瓶架,因为木质的架子腐坏得比较快。
2、把当年就要喝掉的酒放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存放时间越长的酒越往后放。
3、白葡萄酒应尽量贴近地面放置,因为高度越低,空气越凉爽。
4、要想保护酒瓶上的标签不被磨损,可以在瓶身上裹一层塑料保鲜膜。
5、盛放在木箱中的酒可以不拿出来,直接存放,因为木箱可以堆叠。而用纸箱包装的酒则必须取出,因为纸箱容易受潮。
6、酒窖可以按照酒的类型(红酒、白酒、发泡酒)、地区、原产地称号分区,以便查找。你也可以画一张图,标示出各种酒摆放的位置。
7、酒窖的主人最应当建立的是一本酒窖登记簿,将藏酒的一切信息记录在内,如购买的时间和地点、价格、年份、生产商等等,而且一定要记下品尝后的心得。
酒窖里的橡木桶
酒窖里的橡木桶,不是简单的贮藏葡萄酒的容器,而是培养葡萄酒的工具。橡木桶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可能和葡萄本身一样重要。
首先,葡萄酒需要适度的氧化才能成熟,而橡木具有透气、抗浸泡、耐腐烂、柔韧易弯曲等特点,通过桶壁将适量的空气渗透到桶内,可使葡萄酒发生适当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生涩的酒液变得柔和、圆润、细致,并使色泽更加鲜明和稳定;
其次,橡木中的单宁溶入葡萄酒中,可促使葡萄酒完善结构,形成更丰富的层次感;另外,橡木含有一定的呈香物质,在橡木桶培养过程中,这些呈香物质会舒缓地融入酒液,因条件衍生出一定的烘烤香气,比如香草、坚果、雪松、咖啡、焦糖、烤面包,烟熏等香气,从而增强葡萄酒的香气复杂性。
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液体,酿酒师需要悉心照料,定期品尝分析,并进行及时的“桶添”和“换桶”。“桶添”即把相同品种、年份和等级的酒液添入桶内,补充挥发出桶外以及被橡木板吸收的酒液,保持原来的容量,以维持稳定的氧化速度。“换桶”即隔一定的时间,把橡木桶内的酒液转移到另一个桶里,与沉淀到桶底的杂质进行分离。
传统酒窖与酒冰箱谁更适合存酒
目前来说仍是个争论不休而无定论的话题,因为现在还没有任何科学鉴定方法能作出令人折服的评判;也许,这也是传统与现代相矛盾和冲突的一个小小焦点。不过,相信每一种存酒方式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和一些局限。
记得几年前在澳洲参观朋友新装修的洋房,令他最为得意的是那深藏不露的地下酒窖,酒窖的门在一块地毯的巧妙掩盖下,掀开地毯和地板,才发现通往酒窖的楼梯,下面是一个一人多高的可收藏数百瓶葡萄酒的酒窖,让人好生羡慕和称赞设计的巧妙。不过后来友人袒露他的藏酒有些酒标被蛀蚀和损坏,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是因为一种肉眼难辨的小虫在作乱。好在葡萄酒的风味和品质没有受到影响,也幸好友人的藏酒是用来给自己喝的,没有投资和转卖出去的目的,要不,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看来,修建和维持地下酒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几个关键应该是维持适当的湿度、通风、防虫和防霉。
在酒窖和酒冰箱之间,比较推崇前者。理由很简单,传统酒窖是自然隔热,可以节省能源,也免去了定期维修制冷设备或担心跳闸、停电的烦恼。酒冰箱虽然方便,使收藏葡萄酒不再是件难事,但也不能过于信任和依赖,机器总有罢工、运转不灵的时刻,而且最可怕的是人为的失误。我身边的一位葡萄酒发烧友就经历了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人为事故。因为搬动了酒冰箱,搞错了温度调控的设置,酒冰箱的温度过冷使得所有存酒都开始结冰,导致瓶塞移位、酒液自由流淌。清早起来的友人面对一地的红色酒液和惨不忍睹的存酒残骸,多年收藏毁在一个小疏忽上,只有一个词形容—欲哭无泪!
不过这样的事故毕竟是极少数,还是感谢现代高科技,使得葡萄酒的储存得以简单化、普及化。要不然,在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中,可以挖一个地下酒窑,同时又达到各项存酒指标的家庭能有多少呢?不可否认,酒冰箱的多样选择,能满足多数葡萄酒爱好者的不同需要。